IMF总裁拉托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布什政府一直在汇率问题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施压似乎收到了效果。本周一,IMF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宣布了调整汇率监管政策的决定,这也是该组织30年来首次对其1977年的汇率监督政策框架作出调整。与IMF现有对成员国汇率政策的评判标准相比,此次调整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增了所谓的“第四原则”条款,即要求成员国确保其汇率政策不会引发“外部不稳定”。
尽管IMF反复强调其最新的政策调整并非针对某一国,不过有专家认为,考虑到当前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持续高企而面临的较大外部保护主义“噪音”,IMF此举可能会给中国的汇率政策带来更大压力。据悉,中国等多个国家已对IMF的新政策提出反对。
“第四原则”备受争议
IMF网站称,其执行董事会在上周末通过了多边汇率和经济政策监督新框架。声明引述IMF总裁拉托本周一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称,此次近30年来的首次重大汇率监督政策调整,旨在“在外汇政策上给成员国提供指导,对国际社会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的做法予以明确界定”。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引入了所谓的汇率评估“第四原则”,即成员国在制定本国汇率政策时,要确保“不致引发外部社会的不稳定”。
目前,IMF针对成员国汇率问题的三大原则是:首先,会员国要避免通过操纵汇率或是国际货币体系来获得在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其次,会员国在必要时可以干预汇市,但仅限于应对短期内汇率的大幅无序波动;第三,成员国在干预汇率时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相比现有的三大条款,“第四原则”更有前瞻的味道,包含了更多对于未来的判断。“现有的三大原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不能影响外部其他国家的意思,但更多是短期内可以看得到的,而新加的条款则可以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有更大的诠释空间。”
王庆表示,IMF此次的政策调整,潜台词可能是“汇率不再仅仅是一国自己的事情,还得考虑其他国家的因素”,相比调整前,加入了“第四原则”可能会给IMF在汇率问题上有更大发言权。美国RBS Greenwich资本公司资深外汇策略师艾伦·拉斯金也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赋予IMF新的职责。”
中国等多国反对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IMF的最新举动其实是迫于美国的压力,后者目前在该组织握有最大投票权。在IMF宣布新政策后,美国财长保尔森马上表示了欢迎,而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在内部讨论上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于IMF的政策调整,王庆的观点是:“跟中国肯定有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美欧等国家的贸易顺差不断创新高,中国也成为了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最爱攻击的“靶子”之一。比如美国一些议员就频频在这方面做文章,试图将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联系起来,并屡屡威胁要对中国采取惩罚措施。美国财政部一位高官2005年就曾指责IMF“趴在方向盘上睡大觉”,在汇率问题上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布什政府这两年也一直在游说IMF拿出新的章程。
“可以想见中国(对IMF的政策调整)会有所保留”,一位曾在IMF工作多年的国内专家对记者说。而据路透社昨天引述IMF执行董事会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IMF汇率监管政策的修改并未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在由24个成员国组成的IMF执行董事会中,至少有中国、埃及和伊朗等表示了反对意见。据悉,在上周的执行董事会讨论中,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疑虑是,是否应由IMF来行使证实一个国家汇率失调的职责。
不过,IMF总裁拉托一再表示,此次政策调整并非为了对某个国家加大压力,而IMF一些资深官员在电话会议上面对记者时,也对涉及中国的问题闪烁其辞。IMF官员还称,并非只要一个国家经常账盈余增长且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与中国的情形类似),IMF就会“自动”把该国挑出来加以检视,称这种失衡“只是标准之一”而已。
■声音
中国对IMF决定持保留态度
记者近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了解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6月15日通过了《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简称《决定》),以此替代1977年制定的《关于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由于《决定》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见,中国对此持保留态度。
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政策的监督应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对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基础性影响,重视国内经济稳定与外部稳定的关系,客观看待汇率政策对一国实现外部稳定的作用,加强对全球系统性稳定具有关键性影响的发行主要储备货币的成员国的政策监督。
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市场机制、加大汇率的灵活性,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经验表明,汇率调整对解决对外失衡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和唯一的政策工具。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求,基金组织在实施双边监督中应切实遵循取得广泛共识的重要原则,考虑成员国的具体情况,不增加成员国的义务,实现公平的监督等。通过加强与成员国的沟通和对话,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执行监督职能,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据新华社电)
■记者观察
IMF新政恐令中国汇率政策“增压”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作为一个在汇率问题上拥有最大发言权的国际机构,IMF在近30年来首次修订其对成员国汇率监督的政策框架,对中国可能意味着什么呢?
据悉,IMF新汇率监督框架的详细内容要到本周四出台,目前相关细则仍不得而知。不过,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称,基于“第四原则”,新的汇率监管政策中会加入“汇率偏离基本面”或“经常账长期巨额赤字或盈余”的条款,这与部分美国议员最近推出的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法案中的提法有些类似。相比以往对于汇率操纵的严格定义,这样的条款可能会令IMF更易于得出一国汇率政策失当的判断。
专家指出,在现有的框架下,不管是美国财政部还是IMF都无法明确认定像中国这样拥有巨额外贸顺差的国家存在操纵汇率情况,不过,在增加了“第四原则”后,IMF可能会更容易作出对中国不利的判断,因为这一原则包含了太多对未来的预判因素。
前IMF研究主管穆萨则表示,从表面上看,此次的变化可能令IMF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更大的影响力。现供职于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穆萨指出,该原则意味着,IMF将更有理由敦促中国改革汇率机制。但他也表示,在看到新原则的全部内容之前,他无法评估这究竟可能对促进中国汇改发挥多大效力。
王庆则指出,即便IMF在未来真的断定一国存在汇率操纵或是失调,也不大会在实际操作层面给相关国家的政策带来太大影响。“更多还是由此而来的国际舆论压力,”王庆说,“因为IMF是唯一一个在汇率问题上有足够发言权的国际机构,该组织得出的任何判断都会影响国际舆论。”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个别国家、机构或是个人借IMF之口,来推动单边或是双边的报复行动。
华尔街日报也引述IMF官员的话称,新政策并未赋予IMF新的可对违规国家施行强制改正的权力。不过,被公开点名的货币操纵国“会因为羞愧而改变其做法”。
|